我校与亚琛工业大学联合主办的“中德法律框架学术合作研讨会”于9月23日在我校海淀校区举办。作为开云电子游戏“德国大学中国项目办公室”成立五周年庆祝活动系列活动之一,研讨会邀请来自德国18所高校、科研机构、研究中心的23位专家学者、实务界人士,及近30余位来自我校法学院、民商经济法学院、国际法学院、数据法治研究院的专家学者共同就知识产权保护、出口管制、数据安全等议题深入研讨。此次会议由国际合作与交流处统筹,民商经济法学院、国际法学院承办。副校长卢春龙出席活动并致辞。
(卢春龙在研讨会开幕式上致辞)
开幕式由国际合作与交流处处长、国际教育学院院长李居迁主持。卢春龙教授与德国亚琛工业大学国际办公室国际战略部主任勒内·塞法特(René Seyfarth)分别致辞,对研讨会的召开表示热烈祝贺,并期待通过此次交流能够进一步推动中德两国在法律领域的合作与发展。
研讨会围绕“出口管制”和“知识产权保护与数据安全”两大议题展开,13名专家、学者先后作主旨发言与主题发言。
我校国际法学院院长孔庆江主持“出口管制”议题部分的研讨。德国于利希研究中心公司法务顾问约亨·库克(Jochen Kuck)做题为“德国和欧洲的出口管制法规”的主旨发言,为与会者提供了丰富的国际视角。我校国际法学院的吴盈盈教授做题为“安全例外条款在初级制裁和次级制裁中的法律适用问题”的主题发言;国际法学院讲师李建坤做题为“中国出口管制新动态——体系与实践”的主题发言;国际法学院讲师周一帆做题为 “美国对华技术竞争中的出口管制”的主题发言。
德国电子同步加速器研究中心(DESY)法律部主任萨宾·塞洛(Sabine Celo)、柏林亥姆霍兹材料与能源中心法律部主任兼出口管制官员乌尔丽克·贝恩斯-拉明(Ulrike Behrns-Ramin)、海德堡大学法律事务和委员会主任、博士科妮莉亚·斯托克莱因(Cornelia Kunigunde Maria Stöcklein)共同主持“知识产权保护与数据安全”议题部分的研讨,会议就“中国知识产权立法与司法保护体系的现状与变革”“生成式人工智能作品的独创性和作者主体性”“知识产权鉴定在司法裁判中的重要作用”“中国数据合规与监管规则体系概览”“欧盟、中国与美国在数据安全与数据主权方面的立场与策略”“专利制度国际合作机制:构建国与国之间专利审查的桥梁、中欧地理标志保护协定及其对中国的影响”“数据流通中的数据安全与制度创新”等展开讨论。
在自由讨论环节,与会者围绕上述议题积极交流看法,从不同角度探讨了出口管制、知识产权保护与数据安全面临的挑战与机遇,为推动相关领域的理论研究与实践应用贡献了智慧和力量。
李居迁在闭幕式致辞中表示,此次研讨会不仅增进了中德两国在法律领域的相互了解,更为双方未来的合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期待中德两国在法律领域的合作能够持续深化,共同为中德法学教育贡献力量。
研讨会结束后,与会人员参观了我校图书馆、钱端升纪念馆,增进了对我校发展历程及校园文化的了解。
此次中德法律框架学术合作研讨会的成功举办,不仅为两国法律学者搭建了一个交流互鉴的平台,增进相互对中德两国法律框架的了解,加深了中德两国在法律领域的相互理解和合作,为应对全球性法律挑战、培养法律人才等方面做出了积极贡献。
出席研讨会的学者、研究人员及实务人士分别来自亚琛工业大学、吉森大学、科隆大学、耶拿大学、波恩大学、亚历山大-冯-洪堡基金会、德国宇航中心、马尔堡大学、达姆施塔特工业大学、德国电子同步加速器研究中心、柏林亥姆霍兹材料与能源中心、明斯特大学、海德堡大学、于利希研究中心、明斯特大学、马克斯-普朗克协会、马克思-德尔布吕克中心、柏林洪堡大学等德国高校、研究机构及基金会等。
【延伸阅读】
根据中德政府签署的《中德合作行动纲要》、《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德意志联邦共和国政府关于建立中德高级别人文交流对话机制的联合声明》、《中德法律交流与合作协议》等一系列政府间教育、文化与科技领域的协议精神,经多方积极磋商并经学校审议通过,决定在我校成立德国大学中国项目办公室。
德国大学中国项目办公室于2019年9月在我校正式设立,旨在促进中德两国间的教育与文化交流,助力中德人文交流对话机制。目前,项目办公室合作伙伴覆盖44所德国大学及高校,包括2个大学联盟(包含42所大学)及2所大学。以上合作单位包括:中国-北威州联盟(包括科隆大学等6所大学及高校)、巴伐利亚州大学联盟/对华高教中心(包括慕尼黑大学等36所大学及高校)、亚琛工业大学、耶拿大学。
新闻报道:
德国大学中国项目办公室成立暨揭牌仪式在我校成功举办:https://news.cupl.edu.cn/info/1011/30328.htm
五十余所中德高校齐聚我校 庆祝“德国大学中国项目办公室”成立五周年:https://news.cupl.edu.cn/info/1011/4098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