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明通论》教学大纲
访问量:

《中华文明通论》教学大纲

课程中文名称:中华文明通论

课程英文名称: Introduction to Chinese civilization

课程号: 126000013

课程属性:通识核心课

开课学期:春秋/春/秋

总学时:48学时

学分:3

面向对象:全校本科一年级学生

开课院/部(室/所):人文学院

一、课程教学目标:

向学识真,闻道求实,博雅文明,心仪君子

二、课程教学内容与学习目标

知识单元1:导 论:文明、文明观、文明的历史和未来

参考学时:3学时

学习内容:

1.文明观、文明史、文明

2.启蒙话语下的“中华文明”及其反思

3.中华文明的历史和未来

学习目标:

作为通识核心课程,除了介绍中华文明的元素和特质之外,还需要关注不同文明观对文明解读的影响,启发学生思考如何看待文明问题的方法和路径。本章通过三个概念、两个问题,引导学生了解课程设置的目的和听课方法。

作业:

1.什么是文明?

2.略述文明观与文明史的关系。

3.如何理解近代以来“中国有没有哲学(宗教、民主…)”等问题的出现?

4.略述中华文明的特点。

5. 如何理解文明评价中的中西、古今、传统与现代之辩?

知识单元2:典章制度与中华文明

参考学时:9学时

学习内容:

1.政治文明:制度架构及其流变

家国同构:封建与宗法;君主专制:秦以后国家权力的横向配置;中央集权:秦以后国家权力的纵向配置

2. 中国古代法律的理念与制度

中国古代社会秩序与法律;中国古代法律体系;律典:理念、制度及其实施;秩序衰败周期与法律改革

3. 中国古代的权法关系

中国古代三种权力关系及其与法律的变量;权、法关系演变的三个时期及其特点;中国古代处理权法关系的启示

学习目标:

典章制度是中华政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历代皆十分重视典章制度的建设,并留下了内容丰富、行之有效的政府行为规范和操作方式。本章从政治架构、选官制度、中华法制、权法关系等方面阐释典章制度与中华文明的关系,使学生了解和明白中国历代典章制度的基本内容、主要特点及其变迁。
   作业:

1.皇权与相权斗争的实质是什么?

2.简述封建中央集权的特点。

3.论述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沿革及特点。

4.清朝军机处的职权是什么?

5.科举制度的好处及弊端各有哪些?

6.论述中国古代法律体系的内容。

知识单元3:经济与中华文明

参考学时:9学时

学习内容:

1.土地制度与中华文明

先秦时期土地制度;秦汉土地制度;隋唐土地制度;两宋时期土地制度;明清时期土地制度。

2. 灾荒与中华文明

严重的自然灾害与政治社会生活的关系;中国历代的救灾经验;中国历代的救灾模式

3. 人口问题与中华文明

中国古代人口发展特点;人口发展的主要因素;古代人口发展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

学习目标:

从土地制度、生态发展、人口问题等层面了解中华文明的起源与发展,学会以史为鉴,能够用历史的眼光分析当今社会生态文明、人口现代化、三农问题等的特点和重要性。

作业:

1.中国古代土地制度的特点是什么?

2.略述自然灾害与中国古代政治经济发展变化的关系。

3.中国古代影响人口发展的因素各有哪些?

4.谈谈中国历代救灾模式。

5.论述中国古代人口发展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

知识单元4:社会生活与中华文明

参考学时:9学时

学习内容:

1.衣冠之治与中国社会变迁

传统社会中衣服的功能;衣冠之治;衣冠之治的解体

2.婚姻家庭与中华文明

婚姻的定义及形式;婚姻的选择与解除;家庭类型与孝道伦理;家庭的教与养。

3.历法与中华文明

时间以及时间的计量单位;阴历、阳历和阴阳合历;二十四节气与中国传统节日;历法与中国的政治

学习目标:

了解中国历史上服饰、婚姻家庭、历法等的基本内容,在此基础上明确和感受衣食住行用等社会生活发展的历史所具有的生活方式、伦理道德、等级序列三位一体化的功能。

作业:

1. 中国古代社会“衣冠之治”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2. 近代社会“衣冠之治”的解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3. 传统中国婚姻确立的标准是什么?

4. 解释传统中国家庭的教养模式。

5. 阐释中国古代历法与政治的关系。

6. 解释二十四节气的内容及确立原因。

知识单元5:文化信仰与中华文明

参考学时:9学时

学习内容:

1.儒家与礼乐文化

孔子在中国文化史上的贡献;孔子的精神气质;孔子的思想:儒家倡导的礼乐文化精神

2.中国文人隐逸生活的实质及表现

出处进退一以贯之:隐逸的实质;三教合流,隐于日用:隐逸的表现;内外交养,下学上达:自在的生活

3.道教与中华文明

道教哲学的形成;道教在中华文化自身范围内的调整;道教对佛教文化挑战的回应

学习目标:

从儒家与礼乐文化、隐逸文化等几个层面阐释传统中国的文化信仰及其表现,了解并学会区分传统文化的精髓和糟粕。

作业

1.孔子在中国文化史上的贡献主要有哪些?

2.中国文人的表现方式有哪些?

3.儒家倡导的礼乐文化精神的内容是什么?

知识单元6:革故鼎新中的中华文明

参考学时:6学时

学习内容:

1.全球化挑战与中华文明复兴

  当东方遭遇西方;全球化的挑战;中华文明的复兴

  2.现代化与中华文明的未来

中华文明的基本精神和大致脉络;中华文明的反思;中华文明前景展望

学习目标:

从横向和纵向的角度了解中华文明发展的整体脉络、基本精神及曲折发展的历程,反思中华文明的得与失,学会科学地探寻和思考在全球化背景下中华文明的未来走向。

作业:

1.中华文明应该如何面对全球化的挑战?

2.中华文明的基本精神是什么?

  3.论述中华文明的未来发展走向。

知识单元7:余  论

参考学时:3学时

学习内容:

在新的历史时期,如何历史地反思中华文明曾经的辉煌和近代以来的失落,如何完整地理解中华文明的历史和特征,担当起承续中华文明和再造辉煌的历史使命,如何在新的全球化、国际化、网络化的世界格局中进行整体文明设计和建设。

学习目标:

对中华文明的整体性思维和文化架构进行总结和反思,说明当代文明的建设任务,不仅仅是技术发展、经济变迁、制度改革,而是面向全球化、国际化、网络化以后的整体文明设计。

作业:

1.如何理解旁观者和参与者身份对文明反思和建设的影响?

  2.如何理解当代民族复兴和中华文明未来的关系?


三、课程进度表

周次

课 程 内 容

学时

备   注

1.

导 论:文明、文明观、文明的历史和未来

3


2.

政治文明:制度架构及其流变

3


3.

中国古代法律的理念与制度

3


4.

中国古代的权法关系

3


5.

土地制度与中华文明

3


6.

灾荒与中华文明

3


7.

人口问题与中华文明

3


8.

衣冠之治与中国社会变迁

3


9.

婚姻家庭与中华文明

3


10.

历法与中华文明

3


11.

儒家与礼乐文化

3


12.

中国文人隐逸生活的实质及表现

3


13.

道教与中华文明

3


14.

全球化挑战与中华文明复兴

3


15.

现代化与中华文明的未来

3


16.

余论

3


四、说明

1、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相互关系

先修课程:无

后续课程:无

2、课程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本课程力图以最新的学术成果为基础,通过整体架构和专题讲授配合、课堂和讲座协作的方式,叙述中华文明的基本面貌及其成因,揭示中华文明“天人合一、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生生不已”的基本特点,彰显中华文明的发展持续性、文化整体性、文明包容性,帮助学生理解中华文明建设的当代使命、实现“向学识真,闻道求实,博雅文明,心仪君子”的课程目标。

难点:

1.运用多学科交叉的方法来讲授课程内容。

2. 主讲教师多,力求做到形散神不散。

3、课程的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方法:

1.课堂讲授。

2.使用多媒体。

教学手段:

1.班级讨论。

2.读书指导及讨论。

4、课程考核方法与要求

课程考核方法:考试

考核要求:提供创意作品或读书笔记一篇作为平时成绩,期末总评中,平时成绩占20%,考勤占10%,期末考试占70%。

5、作业要求:

每章结束均应布置相应作业。

6、教材选用自主编写的原则

已经自主编写教材,定期进行修订。

五、教材选用及推荐参考书

(一)选用教材

俞学明、赵晓华主编《中华文明讲演录》,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年版。

(二)推荐参考书

1. 袁行霈等主编:《中华文明史》,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2.《剑桥中国史》11卷,中国社科出版社

3.马勇:《世界文明通论·中华文明·中国文明通论》,福建教育出版社,2010。

4.左玉河:《 世界文明通论·中华文明·中国近代文明通论》,福建教育出版社,2010。

5.姜义华:《中华文明的根柢》,上海人民出版社,2012。

6.刘东:《中华文明读本》,译林出版社,2009。

7.费孝通:《乡土中国》,商务印书馆,2011年。

8.葛健雄:《统一与分裂——中国历史的启示》,三联书店,1994年。

9.  阎步克:《士大夫政治演生史稿》,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

10.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三联书店2012年版。

11.瞿同祖:《中国法律与中国社会》,中华书局2003年版。

12. 林乾:《中国古代权力与法律》,开云电子游戏出版社2004年版。

13.薛君度、刘志琴:《近代中国社会生活与观念变迁》,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年版。

14.陈顾远:《中国古代婚姻史》,商务印书馆,1925年。

15.冯时:《中国古代的天文与人文》,中国社科出版社2009年版。

16. 左玉河:《 世界文明通论•中华文明•中国近代文明通论》,福建教育出版社2010年版。

执笔:俞学明 赵晓华 审稿:  审定:人文学院/教学部教学指导委员会

制(修)订时间:2016年6月16日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