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技术教学部 韩司
当我走在法大的校园里,看到同学们三五成群,脸上充满了青春活力,便想到了我的学校生活。作为一名青年教师,我的大学生活过去的并不遥远,连同我的青春、友情和梦想,往事仍然历历在目。
2006年,我从高中三年厚重的书纸堆中挣脱出来,走进了老师所说的那个“考上之后就轻松了”的大学。炎炎夏日的北京,我进入了人生的新阶段——我的大学生活。
初到大学,同每一个新生一样,走在郁郁葱葱的校园里,报到时的我激动又有些忐忑。终于,告别了那披星戴月,早出晚归的高中日子,要自己在异乡开始过“自在”的大学生活。按理说,“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应该放松才是,然而,面对陌生的同学,面对尚不熟悉的专业,没有高中老师们的那样监督与指导,终不免心里有些打鼓。却这种复杂的心情中,我开始了求学生涯中最为快乐与幸福的日子。
18岁是一个怎样都好的年龄,那时候的生活几乎可以用璀璨来形容。纯真无邪的友谊在这段时光里发芽,它在我以后的人生困苦时,成为我坚持下去的动力;坚定无悔的梦想在这段时光里清晰,它是我人生迷茫时,成为指引我向前的明灯。我的大学时代,手机里没有微信,宿舍里没有网络,只有面对面地交流,正是这种最原始的交流方式让我获得了友谊与梦想。
友谊。作为班里唯一的一个女生宿舍,我们的宿舍处在长长走廊尽头一个角落里,在这里,我结识了5个一辈子的朋友。既是舍友,也是同学,大家来自不同的地域,有着不同的性格和生活习惯,难免在初识时有些小的摩擦。不过,或许正因为客观的环境原因所迫,一个班里的女生都挤在这个小屋子里,作为天天见面的同学,即使有些小别扭,总也不能不说话嘛。然而,在相处中我们发现各自的优点,也学会了相互体谅,相互理解。最终,一起去逛街,一起通宵去唱歌,一起穿着同样的衣服去吃饭变成了没办法忘却的记忆。毕业多年,每每在新的环境觉得孤单的时候,依旧想着我们还有彼此,这份感情,竟成为了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大学的集体生活,或许正如我的室友所言,“没有性格的合适不合适,只有相互的磨合和包容。性格合适在一起是缘分,但是不同性格的相互扶持才是友情。”
梦想。现在想来大一懵懂时的我,怕是不会想到自己有机会站在三尺讲台。但回想这一路走来,每一步选择,潜移默化造就了今天的我。大一时,我对学业,对未来,时刻提醒要振奋起来,但却苦于找不到方向。大学的每个期末考试周是学习氛围最浓的时候,高中的应试教育造成我“独立思考”的好习惯,所有的外来事物都变成了干扰,但是“迫于”面子,又不得不耗点时间帮同学讲讲自己也模模糊糊理解的理论。在毕业聚餐,有一位同学竟念念不忘,“韩司,我那年期末考试没挂科多亏了你!”或许从那时的满足感起,我便与教师这份工作结了缘。讲题这事,现在想来,看似占用了我自己的时间,但在帮人解惑之时,也使我对知识点理解得更加透彻,亦让我收获颇多。“赠人玫瑰,手有余香”大概就是这么个道理吧。
时至今日,回想大学的那四年,是我人生中最美好的一段时光。无比绚丽的青春,如酒醇香的友情,矢志不渝的梦想,走在法大的校园里,看到同学们,怀念自己的大学,也羡慕你们的生活,所以,祝各位同学不负韶华,青春正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