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团宣通讯社 张思雨 李嘉佳 盛斯佳
从内蒙草原到青藏雪原,从繁华都市到偏远山区,支教课堂里有孩子们真诚纯真的笑脸,偏僻的小山村中有村民们敦厚淳朴的乡音。2015年的这个暑期,开云电子游戏的志愿服务团队奔赴全国各地开展多种志愿服务活动。
简介:准律师协会法律援助中心夏季远程普法活动,一行12人来到了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牙克石市,在这里的社区街头为老人们演出“法律情景剧”,普及预防诈骗的法律常识;社会学院“赤足”志愿服务小组前往云南昭通永善县马楠苗族彝族自治乡进行灾后回访,侧重于资源连接以及对当地实际情况的切实评估;西部志愿者协会2015乡村夏令营西藏支教队,共有15名来自法学院、商学院、人文学院等学院的成员,于7月中下旬在位于西藏中南部,海拔高达五千米的日喀则市南木林县第一中学开展了为期半个月的远程支教活动。
赤足志愿服务小组——赤子情,足下行
“从赶车赶路到赶羊,终于落实了十三只绵羊的生计资助,十户贫困家庭的粮食发放,七户助学孩子的家访。谢谢马楠村的热情接待。为何我的眼里常含有泪水,那只是折射出你们眼角的余光。愿羊在、人在、心在!”7月30日,“赤足”马楠乡之行结束,赤足官方微博上记载了这样一段话。
这个夏天,“赤足”的目的地是云南昭通永善县马楠苗族彝族自治乡。2012年9月7日云南彝良地震后,社会学院陈心洁老师和心理学专业的张红兵进入灾区,同时募捐两万余元,给当地灾民发放善款、购买雨鞋和月饼。之后更是一直进行着帮扶工作。有别于往次募捐筹款,这一次,他们将视线投向了资源连接以及对当地实际情况的切实评估,从微观视角出发,运用专业知识帮助他们。
马楠苗族彝族自治乡是一个高寒的少数民族乡,位于永善东南部,气候恶劣,路途遥远。历时两天的远足,带给社会工作专业的王信力更特别的体会:“我因为自己有经常出去远行的经验,所以并不觉得苦。当地淳朴的村民带给我最大触动就是他们特别懂得感恩,是一种发自真心的感谢。”
赤足小组刚到达马楠乡时,当地村民抢着帮忙搬行李,单是这股热情的劲儿就让志愿者们倍感温暖。“我们要走的那天,几乎全村的人都出来送行,特别感动。”王信力回忆道,当地村民为了答谢赤足一行人几日来的帮助,特地宰了一头羊送行。“他们那里条件很艰苦,逢年过节都很少这样,我们当时特别感动。”
准律师协会法律援助中心——将普法进行到底
七月的内蒙草原风光正美,22日,准律师协会的同学们来到了内蒙古自治区牙克石市,社区普法是他们此行的目的。
“工作的第一天按照计划举办法律知识讲堂,看着面前正在听讲的人群露出迷茫困惑的神情,我们开始反思此次普法能否达到预期的效果。结束讲堂后,大家聚在一起讨论”,队员陈世炫说道,“因为第一天的知识比较多且较生硬,而受众中老年人居多,可能效果不是很好,所以在共同商议后临时决定增加法律知识小品。我们希望不止是简单的讲述法律知识,而是以轻松愉快的方式普及法律,使社区的人们能够真正有所受益。”
小品的内容经过了队员们的精心思考,考虑到受众与实际的日常生活,他们用心演绎了两个关于“老年人受骗”的案例。第一组表演的小品,主要表现的是一对老夫妇上虚假宣传的当,高价购买了治疗“三高”的“万能椅”,最后导致病情加重住进医院;第二组的小品是关于“非法集资”,两位谎称自己是跨国公司老板的“骗子”以高额利息的谎话骗取到了老人的存款。节目最后,队员向大家讲解了关于诈骗的常用手段,提醒社区居民要警惕此类“陷阱”,并提示大家在遇到此类情况后如何及时使用法律手段解决纠纷。
队员们的用心表演得到了社区群众的热烈掌声和称赞,一个社区的老奶奶说:“以后遇到这种情况绝对不会上当受骗了,谢谢你们的演出!”听到这些,队员们十分欣慰。临时编排普法小品剧的想法,既是挑战,也是责任,但普法活动的意义就在于:既要使社区的居民真正受益,也要使更多的人相信法律、信仰法律。
西部志愿者协会西藏支教队——最倾心的感动
千山之巅,万水之源,蓝天,白云,危耸的皑皑雪峰,辽阔的高原牧地,大片的绵羊像云朵一样漂浮在上面,弓下的脊背驮起了宁静的黄昏。
7月17日,西部志愿者协会西藏支教队踏上了奔赴西藏之路。18日下午3时,西藏支教队坐上了从西宁前往拉萨的火车,海拔在10小时内迅速由2000米爬升到了5000米,尤其是经过唐古拉山脉的时候,海拔一度到达5200米,再加上硬座的不适,队员们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高原反应。低压强,低氧量,种种困难使这段旅途充满了挑战。最终,经过近五十个小时的奔波,抵达了日喀则南木林,开始了他们为期15天的支教生活。
上课前一天,志愿者们去宿舍找学生们提前熟悉一下,“孩子们的面庞是我们不熟悉的黝黑,脸蛋红扑扑的,他们羞涩而朴实。”刚开始大家一句话都不说,只是干坐在那里傻笑,非常尴尬,但是后来大家逐渐熟悉起来,学生们就把志愿者们当成了自己的哥哥姐姐,分享自己的心事秘密,孩子们慢慢对志愿者们敞开了心扉,他们不再孤独,彼此不再陌生。
课堂上,孩子们依旧不愿意说话,害羞、内敛,于是志愿者们特意开了“演讲与口才”的课程,在最后一节课上,有一个学生站起来对老师说:“因为我汉语不是很好,所以以前很害怕说话,不愿意说话,也不敢说话,但是现在我很想说,就算说得不好,也想说给大家听。”言语中充满着恳切与真诚,志愿者们都很欣慰、感动。
“这里的天永远都那么蓝,听着悠扬的藏歌和悦耳的诵经声,看着盘旋的老鹰和随风飘扬的经幡,品着醇香的青稞酒和酥油茶,我对这里淳朴善良的人们充满了不舍。再见,南木林,我已爱上了这片土地和这里的人们”,队长朱燕薇在支教结束时动情地说道。作为短期支教的志愿者,同学们虽然不能带给孩子们长久的陪伴,但是在这短短的十五天里,也能够为他们带来快乐、自信与希望,“只要孩子们有收获,我们就有满满地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