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特:上下求索的异国少年【CUPL正能量第147期】

文/团宣通讯社 陆娇 曹晓晨 岳梦雪 马友鹏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雷特对于中国的国庆节、中秋节虽然并没有太多的节日情感,但对文学诗词中的意境和情感,他是能够切身体会到的。这个来自肯尼亚的小伙,在中国已经开始了他的第三个年头。

人物简介:雷特,国籍肯尼亚,现就读于开云电子游戏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政治1601班。2015年9月,他以优异的成绩获得中国政府资助的留学生奖学金项目,先在华东师范大学学习为期一年的汉语课程,后于2016年9月在开云电子游戏开始了为期四年的本科学业。

从学“功夫”到学文化

在一万公里远的肯尼亚,当地的人们用“功夫”来指代中国这个神秘的国度。当雷特接过远赴中国读书的录取通知书时,他满心里都是将要习得武术的热血沸腾,那些漫漫前路上等待着他的荆棘都被暂放到一边。

身上背负着朋友“必须要学功夫”的嘱托,雷特首先来到武汉学习异国的语言,他很快便有些失望地发现“学习武术需要花费太多的精神”,考虑再三后,他选择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放在了学习和阅读上,并用短短六个月的时间通过了汉语四级的考试,之后得到了来到法大继续深造的机会。

仍对学“功夫”念念不忘的雷特,却凭借在长跑和足球项目上出色的天赋,结实了很多志同道合的小伙伴。提到他的“好哥们”,雷特笑得非常开怀,虽然大部分时间都被繁重的学业占据着,但是被邀请参加比赛的时刻总是非常愉快。来到北京后,雷特代表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参加了2016级新生运动会田径1500米项目,“当时我觉得没跑好,但是却拿了第一”。来自民商法学院1401班的李维龙回想起第一次在操场上见到雷特的场景:“他跑得特别快,我第一反应是把他拉进田径队。”虽然雷特不爱说话,但是在李维龙的印象中他总是很热心,路上遇到也总会热情的打招呼,“能够在田径队结实他是件很幸运的事。”

假期中,与朋友一起外出游玩,被舍友拉着一起踢球,与哥们一起跑步,“刚到这儿的时候,什么人都不认识,但是现在我的胸怀也逐渐放开了。”想着现在的法大时光,雷特露出了“小白牙”。

消解孤独,唯有学习

不难想象的是,孤身一人远渡他乡,初来乍到之时,雷特内心总是孤独而彷徨的。全新的环境,深奥的专业学习,这些对他来说都是巨大的挑战。

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雷特还不能和周围的人进行简单的沟通,于是雷特选择独处——他将自己关在书堆里,一遍又一遍地慢慢地读着黑柳彻子写的《窗边的小豆豆》;他将自己静置在无人的宿舍里,在日记本上一字一句地悄悄地记录着自己的情感;或者将自己放飞在操场上,用飞奔的汗水来释放内心的思念与郁闷。“有时候,因为肤色问题我会感到自己在校园很显眼,大家会对我很好奇,我也会觉着自己是个陌生人,心里不是很舒服。”

在日复一日与孤独共处的光阴里,雷特忍不住地回想起在家乡肯尼亚成长的岁月,每当回想起那些共同嬉戏的朋友与谆谆教诲的慈母,他甚至偶尔会怀疑来中国学习的决定是否正确。

“因为语言不通,我觉得将时间花在学习上完全没有用。”特别是计算机概论这门课,回想起这场“噩梦”,雷特不禁露出了一丝尴尬的笑容。计算机在肯尼亚是一项相对落后的领域,一方面,学成归国后报效祖国的念头不断激励着雷特;另一方面,零基础也为他带来了巨大的烦恼:“刚来上课的时候完全听不懂”,雷特只能将课上的每个词记下来,下课再慢慢问,直到把它弄懂。他的努力班级的同学都看在眼里,同样来自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政治1601班的吕璞几乎每次下课都能看到雷特向老师询问问题的身影:“就觉得他学习特别积极认真,而且很热心,我们有很多需要向他学习的地方。”

“从头开始,慢慢来。”这是雷特坚持下来的不二法诀。随着时间慢慢的推移,他突然发现自己能够听懂的东西变多了,来中国留学这件事也终于变得“不那么难以接受”。雷特时常看着镜子里的自己,他找到了自信:“我就是我,不论在哪里都是一样的。”

爱中国,更念家乡

在大量阅读中文书籍、观赏中文电影以逐渐克服语言难关的同时,雷特也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与朋友一起爬长城、参观故宫,曾经在电影中见到的画面跳出荧幕真实地呈现在他的面前;在《中华文明通论》的课堂上,他亦步亦趋地走过了这个国家的历史、触碰到它的脉搏。雷特与这个陌生国家的隔阂逐渐在缩小,也终于能够感受到中国——自己的第二故乡的魅力。

“中国的经济很好,虽然民族很多,但是却没有强烈的部落意识。”谈及对中国最深刻的认识,雷特思索了一会,他微笑、露出雪白的牙齿说道,“我们国家还有好多可以学习的地方。”

在雷特心中,“家是家,国是国”。从踏出国门的那一刻,他明白,所有的努力都将是为了终有一天能够学成归国,建设发展自己的祖国。而法大——他在中国的家里,已经有了他的伙伴、他的老师、他的家人。

Baidu
map